找到相关内容89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学佛无他唯求见性,欲求见性必须观心

    毫发计使无他念。若得自心清净,还思善,正当与么时,如何是我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。如是看,若工夫一片成,自然得有悟入。”   其实,参话头方法,各有不同,总而括之,不外参一则无义味语,使学人随...作礼云:“望行者为我说法。”惠能云:“汝既为法而来,可屏息诸缘,勿生一念,吾为汝说。”明良久。惠能云:“思善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?”惠明言下大悟。复问云:“上来密语密意外,还更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656523.html
  • 澈见本心(3)

    消失掉,世尊也不例外!   人世间难免有善恶诸业,善业、业都是业,  也不能不作善业也不作恶业,  但最重要的是要自净其意,  如何自净其意呢?   就是“诸作,诸善奉行”,然后思善。  ...一切文;  于一义之中,持一切义。   非由记忆此一法一文一义,而能联想一切之法,  而是以圆融之清净智,贯彻佛法究竟义,  方能总持无量佛法而散失。   陀罗尼能持各种善法,能遮除各种法。  盖...

    吴耀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456669.html
  • 阿罗汉的心理状态

    行善有善报吗?有时则误解所掌握到的烦恼也是善业、是好的;在法方面,则有时把“真理” (真理是思善) 当做是善业,甚至对于其它要解决的问题也存在着疑。  “疑”的捉拿不定,犹豫决,引申到宗教、...知识,而演变成“疑惑”,捉拿不定,犹疑决,没有勇气下定决心。而这里的“疑”大多数都是针对有关脱离“苦”的行持; 而较为低层次的,就是对于什么是善业、什么是业、什么是公平的质疑。这里所要讲的疑是针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4758360.html
  • 阳明后学所产生之诸问题

    为秘旨,知善恶为权教”,诧为天机漏泄,颜子、明道所不敢言,何无忌惮之甚也。夫无善无不过如所谓思善,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也,非禅而何。且阳明之学,好高求胜,以为良知之说高出程、朱之上矣。但所谓良知...先天之学看得太容易,又把四句教只看为后天,而忽略了其致良知之先天义,这便成了荡越。……王龙溪那些闪烁模棱的话头,因审,措辞之疏阔不尽与谛,故多有荡越处,而招致人之讥议。王阳明亦为其颖悟所耸动,以...

    陈剑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1559462.html
  • 晚明狂禅思潮的三教论

    阐述他的良知之说:“‘思善,时认本来面目’,此佛氏为未识本来面目者设此方便。‘本来面目’即吾圣门所谓‘良知。’”[4](卷二《传习录》P67)用佛禅的本来面目比附良知,使良知之说明白易懂。王畿...与考据学家。四库馆臣称焦竑之学牵缀佛书,不是对焦竑的考证之学不满,而是对他为学的主旨不满,认为儒学学者应牵连佛道二教,牵连佛道便失之纯粹。清代自立国之初,就确定的程朱在思想统治中的地位,因此明末清初...

    赵 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2960326.html
  • 试论〈博山和尚示初心做工夫警语〉疑情之探究

    「餬饼」未出前,即是慧能所言:「思善。正当与么时」(诸宗部T48,p.384.1)。禅主张应该抛掉教条主义和魔障以返回经典的源头——那「先于」经典的东西(九松真一 1994:3-4)。凡能使人...念言。日月流迈。时   变岁移。老至如电。身安足恃。我虽富贵。岂独免耶。云何世人。而   怖畏。太子从本以来。乐处世。又闻此事。益生厌离。即回车还。愁   乐……尔时太子。复经少时……出城南门。...

    释天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5060744.html
  • 菩提达摩祖师来汉地传法的因缘(二)

    时有何密语密意,愿为我说!”行者见上座心意苦切,便向他说:“静思静虑,思善,正与摩思生时,还我本来明上座面目来。”上座又问:“上来密语密意,只有这个,为当更有意旨?”行者云:“我今明明与汝说,...贤愚,无迷无悟,若能是解,亦名为祖。”杨衍又问曰:“弟子久在业。近知识,勤生恭敬,被小智慧而生缠缚,却成愚惑,不得悟道而致于此。伏愿师指示大道,通达佛心,修行用心。何名法祖?”师以偈答曰:  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2463258.html
  • 禅宗语言、诗歌、公案的阐释话语体系

    是本源性状态,“混沌未分时”是思善时的本来面目。此时语言文字、声音都无从产生,也就是“黑豆未生芽时”。“最初一句”或“第一句”是相对意识还没有产生时的清净本源状态。同类的表达有“威音那畔”、“...的虚无的顽空。思善,却并非善恶不分、是非不明,而是在分美丑、辨是非、识好恶当中,起任何贪爱、执着,以平等无差别之心,空荡荡地观照事物的本来面目。因此,要获得彻悟,必须从时时勤拂拭的渐修转向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0264022.html
  • 佛教的真理观——以天台圆教思想为中心

    所以大家看禅宗的书就知道了,“可取不可舍”,或者说“取不得,舍不得,不可得中恁么得!”为什么?一定要从善和两个里面都超越了,善也不住,也不住,甚至是思善。就是说从这个善恶得失里面跳出来...三、善的做还不够,还要超越善和,善只是佛教的基础。所以有些人说:所有宗教都一样的,都是劝人为善。这句话只对了一半,也就是“都劝人为善”是对的,但是都一样了吗?一样!因为佛教认为这个善还不够,善以后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2064425.html
  • 佛性·本心·良知——陆王心学与佛学

    ,……佛氏曾有是言,未为非也。”(《答陆原静书》)“思善时,认本来面目,此佛氏为未识本来面目者设此方便。本来面目,即吾圣门所谓良知。”(《答陆原静书》)这里所谓“本来面目”,亦即禅宗所说的佛性...《象山全集》卷三十二,《而得之》),或曰:“是彝是极,根乎人心。”(《象山全集》卷二十二《难说》)此谓一切人伦道德,均植根于那个千古磨、历劫常存的本体之“心”,人之“本心”也是此本体之道德外化,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3164641.html